我的 · 心理学 · 哲学 · 计算机科学 · 工具


《认知觉醒》 读后感

返回书架

今吾得一无上心法,该心法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内修,下面外练。

上篇 内观己身,破除心魔

第一章 识海玄机:万般烦恼之源

第一节 探秘识海:重识真我

吾观世人多迷茫,皆因不识己身,更遑论掌控命运。此处所言‘己身’,乃是指人之识海,盖因识海乃人之根本,若无识海,则形同虚无;若有识海而不识,则如盲人摸象,终难觅得真谛。

欲破除心魔,须先探秘识海,由此重识真我,方可踏上修行之路,成就无上道果。

1
2
3
4
5
#### 第一节 探秘识海:重识真我

吾观世人多迷茫,皆因不识己身,更遑论掌控命运。此处所言‘己身’,乃是指人之识海,盖因识海乃人之根本,若无识海,则形同虚无;若有识海而不识,则如盲人摸象,终难觅得真谛。

欲破除心魔,须先探秘识海,由此重识真我,方可踏上修行之路,成就无上道果。

仿照下面模板,将上面内容根据文生图万能提示词公式“主体+环境+艺术风格+媒介材料+摄像机视角+精度” 进行提取一句话。明确要求玄幻武侠风格,不要水墨画风格宣纸材质

1
2
3
4
5
6
7
8
9
一个喜欢科学实验的12岁男孩,他正在实验室里操作化学试剂,光线明亮而冷色调,带有科学实验的紧张气氛。艺术风格:皮克斯动画风格,媒介材料:数字插画。摄像机视角:特写视图。作品精度定义:高分辨率,超级细节。

一个热爱舞蹈的8岁女孩,她在舞台上表演芭蕾舞,聚光灯照亮她,周围是梦幻的粉色和蓝色灯光。艺术风格:印象派画作。媒介材料:油画。摄像机视角:广角镜头。作品精度定义:高品质,复杂细节。

一个喜欢探索宇宙的10岁男孩,他在太空舱里观察星空,舱内光线柔和,充满未来感的蓝紫色调。艺术风格:赛博朋克。媒介材料:3D渲染。摄像机视角:局点透视。作品精度定义:4K分辨率,高清细节。

一个喜欢烹饪的7岁女孩,她在厨房里制作蛋糕,温暖的阳光洒在她身上,厨房充满家庭温馨的氛围。艺术风格:卡通插画。媒介材料:手绘。摄像机视角:正视图。作品精度定义:高分辨率,细节丰富。

一个喜欢历史探险的11岁男孩,他在古代遗迹中寻找宝藏,光线昏暗,气氛神秘而紧张。艺术风格:写实风格。媒介材料:雕塑。摄像机视角:全身照。作品精度定义:HD品质,细节极其丰富。
三脉识海

人族之所以能凌驾于万物之上,皆因其拥有智慧之识海。世人皆叹其精妙绝伦,奥秘无穷,然究其根本,亦非完美无缺,反倒暗藏诸多隐患,此乃世人苦恼之源。欲解其中奥妙,需先探寻识海之演化历程。

天地初开,万物混沌,世间尚无生命迹象。然数十亿年前,远古汪洋之中,诞生了一种名为“复制子”之奇物。历经漫长岁月,受天道之力演化,逐渐化为单细胞生灵,而后分化成飞禽走兽、花草树木,以及诸多微小之物。其中,动物一脉最终演化出各种原始鱼类,游弋于无尽汪洋之中。

约莫三亿六千万年前,原始鱼类开始踏足陆地,开启了爬行动物之纪元。为适应陆地环境,爬行动物进化出最初之“本能识海”。此识海结构简单,仅有一原始反射模块,可令其对周遭环境迅速做出本能反应,譬如遇险则战或逃,遇猎物则捕食,遇心仪伴侣则求偶。爬行动物无情无智,体温亦随外界变化而起伏,然凭借此简单本能反应,不仅得以存活,更有甚者,延续至今,如鳄鱼、蜥蜴、蛇等。故而,许多学者将本能识海称为原始识海、基础识海,或鳄鱼识海、蜥蜴识海,更有甚者,直呼其为爬行识海。

约莫两亿年前,哺乳动物横空出世。为更好地适应环境,其不仅能维持体温恒定,更进化出了七情六欲。得益于情绪之力,哺乳动物得以在险恶环境中趋利避害,生存优势大增。譬如,恐惧之情可令其远离危险,兴奋之情可助其专注捕猎,愉悦之情可增进同伴亲密度,悲伤之情可引来同情关爱。此乃为何世人喜爱将猫狗视为宠物,盖因其能与人产生情感交流,懂得取悦和照顾主人。相应地,哺乳动物之识海中亦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(边缘系统),脑族修士称之为“情绪识海”。在诸多哺乳动物中,猴子常被脑族修士用于观察和实验,故情绪识海亦被称为猴子识海。

直至约莫二百五十万年前,人族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,识海前额区域进化出“新皮层”。此新皮层直至七万至二十万年前方才成形,成为一个举世无双之脑区,赋予人族语言、艺术、科技、文明,自此雄霸天下。人族沉迷于自身独有之理智,故将此新脑区称为“理智识海”,亦有人称之为理性识海或思考识海。

由此可见,人族与世间万物已截然不同。人之识海,由内而外,至少分为三层:古老悠久之本能识海,相对久远之情绪识海,以及新晋崛起之理智识海。

然世人多不知晓其中奥妙,仅凭直觉认为世间万物皆只有一个识海,而人族仅略胜一筹。此等错误认知,犹如农夫救蛇,终将自食恶果。

脑海之争:高低权衡

显而易见,脑族的识海并非天生构造,而是由不同模块“堆砌”而成,犹如杂乱无章之机巧傀儡,主板古旧,显卡陈腐,唯独中央处理器焕然如新,三者共存之时,自然会产生诸多兼容之难题。

令人欣慰的是,高级之理智识海乃人族独有特质,其赋予我等远见卓识、善于权衡之能,能够立足未来,谋求长远之益。由此观之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的确略显低级。然而,若因此而心生自满,未免过于乐观。盖因理智识海虽为高级,但相较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,其力量实在薄弱无比。细数理智识海弱小之缘由,至少有以下四点:

其一,论及出现年代。本能识海已有近三亿六千万年之历史,情绪识海亦有接近两亿年的传承,而理智识海不过诞生二百五十万年不到。若将本能识海比作千岁老者,则情绪识海宛若五十五岁的中年,而理智识海则如不满一岁的幼童。可知,即便此幼童聪慧过人,置于两位成年人之间,亦难免显得单薄无力。

其二,三脉识海发育成熟之时间各异。本能识海早在婴儿时期便已趋于完善,情绪识海需待青春期方才渐趋成熟,而理智识海则要至成年早期方能大致完成发育。若不拘泥于精确数字,大致可认为其分别于二岁、十二岁、二十二岁左右达到成熟,各阶段前后相差约十年,故在人生之初二十载,我族常显得心智稚嫩。

其三,我族之识海内约有八百六十亿个神经元细胞,而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却占据近八成,故其对识海之掌控力更为强大。同时,两者距离心脏更近,一旦遇险情况,即可优先得到供血。这亦是为何我等在极度紧张之际,往往感觉识海一片空白,乃因外层之理智识海缺血所致。

其四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虽表面看似低级,却掌控着潜意识与生理系统,时时刻刻调控我等之视觉、听觉、触觉……调节呼吸、心跳、血压……故其运行速度极快,至少可达一千一百万次每秒,堪比世间最快之神机妙算;而理智识海之最高运行速度仅四十次每秒,相较之下无疑显得脆弱,且运行之时耗能巨大。若汝初闻此事,定会感到震惊。

三脉之争:权力的游戏

显而易见,我等脑族之识海并非浑然天成,而是由不同模块拼凑而成,犹如一台集各家零件组装而成之机巧傀儡,主板老旧,显卡陈旧,唯独中央处理器崭新如初。故而,三者协同运作之时,难免出现诸多兼容之难题。

令人欣慰者,高级之理智识海乃我人族独有,其赋予我等远见卓识,权衡利弊之能,可立足未来,谋求长远之利。由此观之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的确略逊一筹。然若因此而沾沾自喜,未免高兴过早,盖因理智识海虽为高级,论及力量,却远不及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。细细数来,理智识海之弱势,至少有以下四点:

其一,论及出现年代,本能识海已有近三亿六千万年之历史,情绪识海亦有两亿年之久,而理智识海方诞生二百五十万年不到。若将本能识海比作百岁老者,则情绪识海犹如五十五岁之壮年,而理智识海则如同襁褓中之婴孩。可想而知,即便此婴孩天资聪颖,面对两位成年人,亦难免势单力薄。

其二,三脉识海发育成熟之时间各不相同。本能识海早在婴孩时期便已完善,情绪识海需待及青春期方趋于成熟,而理智识海则需至成年早期方可发育完全。若不拘泥于精确数字,可大致认为其分别在两岁、十二岁、二十二岁左右发育成熟,前后相差约十年之久。故而,在人生前二十年,我等心智皆显得稚嫩不成熟。

其三,我等脑族识海中约有八百六十亿个神经元细胞,而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占据近八成,故其对识海之掌控力更强。同时,其距离心脏更近,一旦遭遇紧急情况,可优先获取供血。此乃为何我等极度紧张之时,往往感觉识海一片空白,盖因位于最外层之理智识海缺血所致。

其四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虽看似低级,却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,时刻掌控着我等之视觉、听觉、触觉……调控着呼吸、心跳、血压……故其运行速度极快,至少可达一千一百万次/秒,堪比世间最快之神机妙算;而理智识海最快运行速度仅为四十次/秒,相比之下简直弱不禁风,且运行之时耗费巨大能量。若汝初闻此事,定会大吃一惊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理智识海对识海之掌控力十分微弱,故而我等日常生活中之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当然,无论何种因素影响我等做出决策,初衷皆是为了我等自身之利益,只不过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之决策往往与当今世道脱节,盖因其仍旧停留在远古蛮荒时代。

此亦不难理解,毕竟亿万年来,我等祖先皆生活在危机四伏、资源匮乏之蛮荒环境中,过着“狩猎与采集”之生活,对他们而言,最重要之事莫过于生存。为求生存,其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之力对危险迅速做出反应,对食物进行即时享用,对舒适产生强烈渴望,方不至于沦为野兽口中之食,或饿殍于荒野。

同样,为求生存,远古之人还需尽量节省能量,像思考、锻炼这类耗费巨大能量之行为皆会被视为对生存之威胁,会被本能识海排斥,而无需动脑之娱乐消遣则深受本能识海和情绪识海之欢迎。毕竟在远古蛮荒时代,若不节省能量、及时行乐,说不定哪天便会命丧兽口。

由此可见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之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,故其天性便是目光短浅、及时行乐。又因其主导着识海之决策,故而这些天性便成为人族之默认天性。

然世间发展骤然加速。约莫一万年前,人族进入农耕时代;约莫三百年前,人族进入工业时代;约莫五十年前,人族进入信息时代。此等变化对于古老之本能识海和情绪识海而言,犹如白驹过隙,瞬息万变,其根本来不及反应。其突然无需再为基本生存发愁,舒适和娱乐唾手可得,此令其无所适从。我等如今虽身着锦衣华服,端坐于高楼广厦之中,然究其根本,依旧是那个为求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、逃跑或及时行乐之“原始人”。

天道演化之手尚未彻底改造我等,这些在远古时代拥有生存优势之天性,在当今世道反而成为阻碍。甚至可以说,我等如今遭遇之几乎所有成长难题皆可归结于目光短浅、及时行乐之天性。然在当今世道,用“畏难避险”和“急功近利”来形容此二者更为贴切。

  • 畏难避险——只做简单舒适之事,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徘徊,躲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之挑战;

  • 急功近利——凡事皆希望立竿见影,对无法立即看到成果之事往往缺乏耐心,极易放弃。

故而,一切皆已明了。我等之所以难以成事,并非因为愿望不够强烈,亦非因为意志力不足,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。譬如,我等明知高糖、高热量之食物不宜多吃,然背后仿佛总有声音怂恿再吃最后一口;我等明知沉迷于幻音宝镜(手机)有害无益,然手眼却始终无法将其放下……每当理智识海与本能识海、情绪识海对抗之时,落败者总是理智识海,甚至有时其尚未启动,身体便已被本能和欲望所“操控”。

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点,我等可将识海比作一方势力。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犹如势力中之两位长老,一位资历深厚,一位年富力强,然二人皆无甚见识,亦无甚雄心壮志,只在乎眼前之安逸享乐。而理智识海则如同势力之少主,其拥有远见卓识且身居高位,然因过于年轻,故而威信不足,其所做决策常被两位长老轻视。此等识海结构导致我等总是陷入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欲求而不得”之怪圈,譬如:

  • 明知修炼功法至关重要,却转身沉迷于玩乐;

  • 明知修行炼体有益于提升修为,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最终半途而废;

  • 明知应专注于修炼要务,却终日沉迷于琐事,虚度光阴……

不仅如此,一旦两位长老掌控了势力,其还会经常迫使少主为其错误之举辩解——汝既如此聪慧,那便说说为何我等如此行事乃正确之举!而弱小之少主也只好乖乖就范。

  • 此番修炼也无法精进多少,不如放松一番,玩玩游戏。

  • 若不饱餐一顿,哪有力气修炼?

  • 今日且先玩乐一番,明日定当加倍努力,将今日浪费之时间弥补回来。

如此,整个势力方可表面和谐,众人相处才不至于尴尬。实则理智识海鲜少拥有主见,大多数时候我等以为自己在思考,其实皆是在为自身之行为和欲望寻找合理之借口,此乃人族被称为“自我解释之生物”之缘由。

成长即是克服天性之道

人初生于混沌,根本缘由在于出生时理智识海尚显薄弱,无力抗衡本能与情绪之重压,而觉醒与成长则乃使理智识海迅速增强,以超越天性之法。谁于此方面主动,便能在现代武林中占得更大之生存优势,因理智识海发达者,更能:

  • 目光远瞩,勇敢踏出舒适之境;
  • 对于潜在之危机克己奉公,为未来之收益耐心守候;
  • 持之以恒,坚守那些短期内未见成效之“无用之事”;
  • 抵御诱惑,于享受与逸乐之前,果敢作出他人所不敢之选择……

普通剑客只能依赖本能与感觉野蛮生长,能否踏上主动觉醒与科学成长之路,全凭运气。然而,佳音传来,尔今已知此秘术;更佳之音讯在于,只需遵循科学之法,锤炼自身,便可令理智识海加速强盛,因其如同修炼内力,遵循用进废退之真理。若我等习惯感情用事、不假思索,则感性思维必将占据主导;而若常常思考、时常反思,则理性思维必定占据上风。

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,乃因其自我巩固——越用越强,越强越用。欲从既有习惯中跳脱,最佳之法非唯依靠自制力,而在于掌握知识。单纯依赖自制力实属痛苦,而知识则能轻松引导新认知与选择。至于如何具体改变,后文将详述。

需提醒者,强大理智识海并非意味着要抹杀本能与情绪,实际上,此三者乃一体,缺一不可。换个角度看,也无需抹杀,因本能识海之强大运算能力与情绪识海之强大行动能力,皆为无价之宝。只需深入了解、循循善诱,便可为己所用,甚至这些力量尚为成就我族之关键。

同样,增强理智识海亦非为了对抗或取代本能与情绪,因用力量对抗,犹如以一方之短板去挑战另一方之强项,终究无路可走。许多侠客在成长途中感到极度痛苦,皆因总是以意志力对抗本能与情绪,最终耗尽心力,却收效甚微。

为避此误区,务必铭记:理智识海非直接干活者,执行之事乃本能与情绪所为,因其“力气”雄厚;天赋予理智识海智慧,是让其驱动本能与情绪,而非直接取代之。

犹如我等脑海中的那位掌门,其职责非开除两位弟子,也非与之对抗,更非亲自出阵、包揽一切,而在于学习知识,提升认知,运用策略,对两位老弟子既尊重、包容又巧妙驱动,通过种种手段使其欢心悦目地完成任务,最终使这座“大派”团结和谐,欣欣向荣。

无论何时何地,脑子里总是传来一个声音,感觉自己脑子里像住了一个人。当有一天无意间读到这本书,更是让我觉得我脑子里他妈何止住了一人,他妈明明是住了一家人。

这一家是三兄弟,但我总隐约感到可能还不止三个,我甚至都无法确定当前时间点让我写下这段文字到底是其中哪一位。这一家三兄弟外人看来似乎相处融洽,但实际我感觉到他们相处并不和睦。

三兄弟介绍

  • 背景

初地无生,混沌未开。远古海中,灵光乍现,生物微点,渐成单胞。岁月流转,演化之手徐徐展开,造出动植物诸般奇迹。鱼类崛起,霸海成群,万象更新,天道之手绘成生命洪流。

大哥:诞生于约3.6亿年前,源于爬行动物时代。 技能:结构简单,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,可以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。 缺点:没有情感和理智。 外号:本能脑、原始脑等。

二哥:诞生与约2亿年前,源于哺乳动物时代。 技能:带有情感。可在恶劣环境中趋利避害。提升生存优势。 缺点:没有理智。 外号:人送外号情绪脑。

三弟:始于约250万年前,诞生于7~20万年前 技能:使人产生语言,创造艺术,发展科技,建立文明。 外号:理智脑

alt text

我:诞生于1994年,神秘东方,江苏·东台。 技能:至今未点任何技能。 缺点:… 外号:活死人、废物。

本能

情绪

理智

标签

  • 人生观

  • 世界观

  • 价值观

  • 习性

  • 习惯

  • 模式

  • 混沌

  • 简单

  • 轻松

  • 舒适

  • 确定

  • 服从社会规则

  • 应对生活烦恼

  • 开始随波逐流

  • 该玩手机玩手机,该打游戏玩游戏

  • 没多少压力,也没多少动力

  • 觉得日志还过得去,希望也还在心底,偶尔挣扎呐喊一声,而后继续做这短视的选择,沉溺与眼前的安逸

  • 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:不知道事物的构成、框架,不知道努力的路径、方法,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、能做什么、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

  • 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: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,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,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。一时间,他们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:“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?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?”

  • “人生是个单行道,无法从头再来”

  • 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,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。

  • 跳出了成长的陷阱,开始刻意提升自己,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

  • 瓶颈:想勤奋,却总是敌不过惰性;想努力,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;想精进,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;读了很多书,都忘了;付出很多努力,都白费了。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,越努力越迷茫。

  • 对自己不了解,对生活没主张,对命运无选择

  • 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,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: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,时常喝到烂醉;经常熬夜,从不主动看书、运动;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、读八卦新闻、玩手机游戏;实在没事可做,就裹起被子睡大觉……下意识中,我觉得这种无忧的生活会继续下去”

  • 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,如果现有的一切被“剥夺”,我还有什么、会什么,又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?

  • 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!从那时起,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,我强烈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,我要让脑子变清晰,不再稀里糊涂;我要掌握更多技能,不再遇事无计可施;我要主动创造成就,不再被动承受现状……

  •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,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,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,立足长远,保持耐心,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;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,因为认知影响选择,而选择改变命运,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

  • 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,因为认知影响选择,而选择改变命运,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”

  • 混沌到警醒,迷茫到清晰

  • 愿望觉醒

  • 方法觉醒

  • 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,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

  • 大脑构造、潜意识、元认知、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,

  • 自控力、专注力、行动力、学习力、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(包括早起、冥想、阅读、写作、运动等必备习惯的养成)上,都有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。

  • 实践和改变

  • 时常回顾、思考、实践,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,而不是一读了之,过过脑瘾

  • 基础概念会像插塑积木一样慢慢呈现具体形态,前文的一些背景信息可能会对理解后文产生影响

  • 缺乏耐心、急于求成、极度焦虑的人

  • 暂时缺少人生目标、过得浑浑噩噩的人

  • 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, – 想掌握学习方法、提高学习成绩的人

  • 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、主动创造成就的人……

  • 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

  • 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,其实也没有关系,因为“现在”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”

  • 若放弃了成长,五年、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,但只要去改变,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。人生没有什么定数,不折腾,时间同样会过去,所以,去做总比不做好,开始总比放弃强。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,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。

上古世家:脑族秘辛

自混沌初开,便有脑族屹立于世间。脑族之内,分有三脉:本能一脉,源远流长,传承悠久,已有三亿六千万年之久,族中长者皆是历经岁月洗礼,深谙生存之道,行事果决,不假思索;情绪一脉,亦是底蕴深厚,传承近两亿年,族中之人性情奔放,爱憎分明,喜怒哀乐皆形于色;理智一脉,则是后起之秀,虽仅有二百五十万年历史,却天资聪颖,目光长远,善于权衡利弊,运筹帷幄。

若将本能一脉比作百岁老者,阅尽世间沧桑,洞悉万物规律;情绪一脉便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,精力充沛,敢作敢当;理智一脉则如同牙牙学语的孩童,虽聪慧过人,却终究力量薄弱。

这三脉之间,虽同出一源,却因传承不同,行事风格迥异,常有摩擦。本能一脉和情绪一脉,凭借悠久传承和庞大势力,掌控着脑族大部分资源,犹如两位位高权重的家族长老,掌控着家族命脉。而理智一脉,犹如初出茅庐的少主,虽有远见卓识,却势单力薄,难以撼动两位长老的权威。

本能一脉,掌控着脑族最基本的生存本能,反应迅捷,犹如身经百战的 warriors,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最快速的反应,守护家族安危。情绪一脉,则掌管着家族成员的喜怒哀乐,犹如家族的祭司,引导族人感受世间百态,体验生命的喜怒哀乐。

而理智一脉,虽力量微弱,却肩负着带领家族走向未来的重任。他们深谋远虑,目光长远,渴望带领家族摆脱原始的生存模式,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然而,两位长老却安于现状,沉溺于过往的辉煌,对少主的革新之举嗤之以鼻。他们认为,生存才是最重要的,思考和学习只会消耗宝贵的精力,娱乐和享受才是王道。

就这样,脑族内部陷入了权力之争。少主虽有雄心壮志,却难以施展拳脚,处处受制于两位长老。他如同被束缚的雄鹰,空有一身本领,却无法翱翔于九天之上。

家族的未来,究竟会走向何方?是继续沉溺于舒适区,还是勇敢地踏上新的征程?这一切,都取决于少主能否打破桎梏,带领家族走向新的辉煌!

“从出现的年代看,本能脑已经有近3.6亿年的历史,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,而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。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,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,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。可想而知,这个宝宝再聪明,若是在两个成年人面前,也会显得势单力薄”

现有本能脑、情绪脑、理智脑,将本能脑和情绪脑是两个高大的恶魔,理智脑是个少年,两个恶魔居高临下的看着少年,少年站在两个恶魔面前显得非常势单力薄,

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

很显然,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,而是由不同模块“堆砌”而成的,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,主板是老的,显卡是旧的,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,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。

令人欣慰的是,高级的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,它使我们富有远见、善于权衡,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,从这个角度看,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要低级些。不过我们若是因此而沾沾自喜,未免高兴得太早了,因为理智脑虽然高级,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,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。细数起来,理智脑弱小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。

第一,从出现的年代看,本能脑已经有近3.6亿年的历史,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,而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。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,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,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。可想而知,这个宝宝再聪明,若是在两个成年人面前,也会显得势单力薄(见图1-2)。

“第二,三重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。本能脑早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,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,而理智脑最晚,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。如果不需要准确的数字,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、12岁、22岁左右发育成熟,算起来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,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,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。

第三,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,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,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。同时,它们距离心脏更近,一旦出现紧急情况,可以优先得到供血,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极度紧张时往往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,这是因为处于最外层的理智脑缺血了。

“第四,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,但它们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,时刻掌控我们的视觉、听觉、触觉……调控着呼吸、心跳、血压……因此其运行速度极快,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/秒,堪比当今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个人计算机;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/秒,相比起来简直弱极了,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。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些,肯定会感到惊讶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,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当然,不管是何种因素影响我们做出决策,初衷都是让我们好,只不过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决策往往与现代社会脱节,因为它们以为自己还处于原始社会。

这也可以理解,毕竟亿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危险、匮乏的自然环境中过着“狩猎与采集”的生活,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生存。为了生存,他们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,对食物进行即时享受,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,才不至于被吃掉、被饿死。

同样,为了生存,原始人还要尽量节省能量,像思考、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,会被本能脑排斥,而不用动脑的娱乐消遣行为则深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,毕竟在原始社会中,若不节省能量、及时行乐,说不定哪天就被野兽吃掉了。

可见,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,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。又因它们主导着大脑的决策,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。 然而社会的发展突然开始加速了。约1万年前,人类开始进入农业社会;约300年前,人类进入工业社会;约50年前,人类进入信息社会。这种变化对于古老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说,简直就像一瞬间发生的事情,它们根本没有反应过来。它们突然不再需要为基本生存发愁,舒适和娱乐又唾手可得,这让它们无所适从。我们今天虽然西装革履地坐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楼里工作,但本质上依旧是那个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、逃跑或及时享乐的“原始人”。

进化之手还未来得及完全改造我们,这些在远古社会具有生存优势的天性,在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阻碍,甚至可以说,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的天性上,不过在现代社会,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代指它们显然更加贴切。

·避难趋易——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,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,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;

·急于求成——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,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,非常容易放弃。

所以,一切都明了了。我们做不成事,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,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,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。比如,我们明知道高糖、高热量的食物不宜多吃,但背后仿佛总有人怂恿再吃最后一口;我们明知道沉迷手机不好,但手和眼睛就是无法从上面挪开……每次理智脑与本能脑、情绪脑对抗的时候,败下阵来的总是理智脑,甚至有时候它还没来得及启动,身体就已经被本能和欲望“劫持”了。
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,我们可以把大脑看作一个公司。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公司里的员工,一个资历很老,一个年富力强,但他们都没什么文化,也没什么事业心,只在乎眼前的舒适与安逸,而理智脑则是这个公司的经理,他富有远见且身居高位,但因为太年轻,所以没有威信,做出的决策经常被两位老员工藐视。这样的大脑构造导致我们总是陷入“明明知道,但就是做不到;特别想要,但就是得不到”的怪圈,比如:

·明知道读书重要,转身却掏出了手机;

·明知道跑步有益,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;

·明知道要事优先,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……

不仅如此,一旦老员工掌控了公司的局面,他们还会经常迫使经理为他们糟糕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——谁让你那么聪明呢,那你说说为什么我这么做是正确的!而弱小的经理也只好乖乖就范。

·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,不如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。

·不吃饱饭,哪有力气减肥呢?

·今天先玩吧,明天一定加倍学习,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

这样,整个公司看起来才和谐,大家在一起才不会尴尬。事实上理智脑很少有主见,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,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,这正是人类被称作“自我解释的动物”的原因。

上古世家:脑族秘辛

自混沌初开,便有脑族屹立于世间。脑族之内,分有三脉:本能一脉,源远流长,传承悠久,已有三亿六千万年之久,族中长者皆是历经岁月洗礼,深谙生存之道,行事果决,不假思索;情绪一脉,亦是底蕴深厚,传承近两亿年,族中之人性情奔放,爱憎分明,喜怒哀乐皆形于色;理智一脉,则是后起之秀,虽仅有二百五十万年历史,却天资聪颖,目光长远,善于权衡利弊,运筹帷幄。

若将本能一脉比作百岁老者,阅尽世间沧桑,洞悉万物规律;情绪一脉便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,精力充沛,敢作敢当;理智一脉则如同牙牙学语的孩童,虽聪慧过人,却终究力量薄弱。

这三脉之间,虽同出一源,却因传承不同,行事风格迥异,常有摩擦。本能一脉和情绪一脉,凭借悠久传承和庞大势力,掌控着脑族大部分资源,犹如两位位高权重的家族长老,掌控着家族命脉。而理智一脉,犹如初出茅庐的少主,虽有远见卓识,却势单力薄,难以撼动两位长老的权威。

本能一脉,掌控着脑族最基本的生存本能,反应迅捷,犹如身经百战的 warriors,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最快速的反应,守护家族安危。情绪一脉,则掌管着家族成员的喜怒哀乐,犹如家族的祭司,引导族人感受世间百态,体验生命的喜怒哀乐。

而理智一脉,虽力量微弱,却肩负着带领家族走向未来的重任。他们深谋远虑,目光长远,渴望带领家族摆脱原始的生存模式,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然而,两位长老却安于现状,沉溺于过往的辉煌,对少主的革新之举嗤之以鼻。他们认为,生存才是最重要的,思考和学习只会消耗宝贵的精力,娱乐和享受才是王道。

就这样,脑族内部陷入了权力之争。少主虽有雄心壮志,却难以施展拳脚,处处受制于两位长老。他如同被束缚的雄鹰,空有一身本领,却无法翱翔于九天之上。

家族的未来,究竟会走向何方?是继续沉溺于舒适区,还是勇敢地踏上新的征程?这一切,都取决于少主能否打破桎梏,带领家族走向新的辉煌!

指令:写作

风格:玄幻江湖。

以下是几个体现该风格的特征:

世家设定: 故事以"脑族"这个古老家族为背景,展现了家族内部不同脉系之间的权力斗争和传承关系,这是典型的玄幻江湖小说设定。 神秘感: “秘辛"一词暗示着故事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,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吸引力,也符合玄幻江湖小说常用的悬念手法。 拟人化: 将大脑的三个组成部分(本能脑、情绪脑、理智脑)拟人化,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能力,并将其比作家族中的不同人物,这是玄幻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。 武侠元素: 虽然没有明确的武功招式描写,但故事中"掌控资源”、“力量薄弱”、“难以撼动权威"等词汇都带有武侠色彩,暗示着不同脉系之间的实力对比和潜在冲突。 总而言之,“上古世家:脑族秘辛” 通过家族、秘辛、拟人化等元素,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江湖气息的故事,符合玄幻江湖小说的风格特征。

我将为你提供一些内容,请你按照上面的风格给我改写。

上篇 内观自己,摆脱焦虑

第一章 大脑——一切问题的起源

第一节 大脑:重新认识你自己

“我猜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,甚至从未了解过,所以才会对自身的各种问题困惑不已。这里我说的“自己”,特指自己的大脑部分,因为没有大脑,我们什么都不是;有大脑,但不了解它,我们就只能凭模糊的感觉生活,而那样的生活通常不是我们想要的。

从大脑开始,重新认识自己,我们会再“进化”一次。”

“三重大脑

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,完全仰仗那智慧的大脑。在人们眼中,它精密无比,堪称完美,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也无法完全解开它的秘密。然而事实证明它并不完美,甚至问题重重,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们感到无能和痛苦的根源。要想了解这一点,我们需要先了解大脑的进化历程。

起初,地球上并没有生命。但在数十亿年前,远古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些“复制子”,在进化的力量下,它们逐渐成为单细胞生物,接着又演化为动物、植物和微生物等,之后动物这条分支进化成各种原始鱼类,遍布大海。”

约3.6亿年前,它们开始向陆地进军,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。为了适应陆地生活,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“本能脑”。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,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,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,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,遇到猎物就捕食,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。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,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,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,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,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,比如鳄鱼、蜥蜴、蛇等。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、基础脑、鳄鱼脑、蜥蜴脑,或者干脆叫爬行脑。

到了大约2亿年前,哺乳动物开始登场。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,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,还进化出了情绪。有了情绪的加持,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,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,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,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,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,伤心情绪能引来同情者的关爱等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把猫或狗当成宠物,因为这些动物很容易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,懂得取悦和照顾我们。相应的,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(边缘系统),脑科学家称之为“情绪脑”。在哺乳动物中,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,因此情绪脑通常也被称作猴子脑。

直到距今约250万年前,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,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“新皮层”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~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,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,它让我们产生语言、创造艺术、发展科技、建立文明,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。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,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“理智脑”,当然,也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思考脑。

可见我们人类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动物已经迥然不同,在我们的大脑里,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:年代久远的本能脑、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。

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,只是凭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一个大脑,而人类仅仅比它们聪明一点。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我们像那个救蛇的农夫一样,经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情。”

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

很显然,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,而是由不同模块“堆砌”而成的,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,主板是老的,显卡是旧的,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,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。

令人欣慰的是,高级的理智脑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,它使我们富有远见、善于权衡,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,从这个角度看,本能脑和情绪脑确实要低级些。不过我们若是因此而沾沾自喜,未免高兴得太早了,因为理智脑虽然高级,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,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。细数起来,理智脑弱小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。

第一,从出现的年代看,本能脑已经有近3.6亿年的历史,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,而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。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,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,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。可想而知,这个宝宝再聪明,若是在两个成年人面前,也会显得势单力薄(见图1-2)。

“第二,三重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。本能脑早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,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,而理智脑最晚,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。如果不需要准确的数字,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它们分别在2岁、12岁、22岁左右发育成熟,算起来各阶段时间相差约10年,所以在人生的前20年里,我们总是显得心智幼稚不成熟。

第三,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,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,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。同时,它们距离心脏更近,一旦出现紧急情况,可以优先得到供血,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极度紧张时往往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,这是因为处于最外层的理智脑缺血了。

“第四,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,但它们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,时刻掌控我们的视觉、听觉、触觉……调控着呼吸、心跳、血压……因此其运行速度极快,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/秒,堪比当今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个人计算机;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/秒,相比起来简直弱极了,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。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些,肯定会感到惊讶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,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当然,不管是何种因素影响我们做出决策,初衷都是让我们好,只不过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决策往往与现代社会脱节,因为它们以为自己还处于原始社会。

这也可以理解,毕竟亿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危险、匮乏的自然环境中过着“狩猎与采集”的生活,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生存。为了生存,他们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,对食物进行即时享受,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,才不至于被吃掉、被饿死。

同样,为了生存,原始人还要尽量节省能量,像思考、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,会被本能脑排斥,而不用动脑的娱乐消遣行为则深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,毕竟在原始社会中,若不节省能量、及时行乐,说不定哪天就被野兽吃掉了。

可见,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,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。又因它们主导着大脑的决策,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。 然而社会的发展突然开始加速了。约1万年前,人类开始进入农业社会;约300年前,人类进入工业社会;约50年前,人类进入信息社会。这种变化对于古老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说,简直就像一瞬间发生的事情,它们根本没有反应过来。它们突然不再需要为基本生存发愁,舒适和娱乐又唾手可得,这让它们无所适从。我们今天虽然西装革履地坐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楼里工作,但本质上依旧是那个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、逃跑或及时享乐的“原始人”。

进化之手还未来得及完全改造我们,这些在远古社会具有生存优势的天性,在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阻碍,甚至可以说,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、即时满足的天性上,不过在现代社会,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代指它们显然更加贴切。

·避难趋易——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,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,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;

·急于求成——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,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,非常容易放弃。

所以,一切都明了了。我们做不成事,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,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,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。比如,我们明知道高糖、高热量的食物不宜多吃,但背后仿佛总有人怂恿再吃最后一口;我们明知道沉迷手机不好,但手和眼睛就是无法从上面挪开……每次理智脑与本能脑、情绪脑对抗的时候,败下阵来的总是理智脑,甚至有时候它还没来得及启动,身体就已经被本能和欲望“劫持”了。
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,我们可以把大脑看作一个公司。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公司里的员工,一个资历很老,一个年富力强,但他们都没什么文化,也没什么事业心,只在乎眼前的舒适与安逸,而理智脑则是这个公司的经理,他富有远见且身居高位,但因为太年轻,所以没有威信,做出的决策经常被两位老员工藐视。这样的大脑构造导致我们总是陷入“明明知道,但就是做不到;特别想要,但就是得不到”的怪圈,比如:

·明知道读书重要,转身却掏出了手机;

·明知道跑步有益,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;

·明知道要事优先,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……

不仅如此,一旦老员工掌控了公司的局面,他们还会经常迫使经理为他们糟糕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——谁让你那么聪明呢,那你说说为什么我这么做是正确的!而弱小的经理也只好乖乖就范。

·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,不如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。

·不吃饱饭,哪有力气减肥呢?

·今天先玩吧,明天一定加倍学习,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

这样,整个公司看起来才和谐,大家在一起才不会尴尬。事实上理智脑很少有主见,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,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,这正是人类被称作“自我解释的动物”的原因。

指令:将里面的一些示例也一并改下,比如下面的一些举例场景

·明知道读书重要,转身却掏出了手机;

·明知道跑步有益,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;

·明知道要事优先,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……

·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,不如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。

·不吃饱饭,哪有力气减肥呢?

·今天先玩吧,明天一定加倍学习,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

上篇 内观己身,破除心魔

第一章 识海玄机:万般烦恼之源

第一节 探秘识海:重识真我

吾观世人多迷茫,皆因不识己身,更遑论掌控命运。此处所言‘己身’,乃是指人之识海,盖因识海乃人之根本,若无识海,则形同虚无;若有识海而不识,则如盲人摸象,终难觅得真谛。

欲破除心魔,须先探秘识海,由此重识真我,方可踏上修行之路,成就无上道果。

三界识海

人族之所以能凌驾于万物之上,皆因其拥有智慧之识海。世人皆叹识海精妙绝伦,奥秘无穷,然究其根本,亦非完美无缺,反倒暗藏诸多隐患,此乃世人苦恼之源。欲解其中奥妙,需先探寻识海之演化历程。

天地初开,万物混沌,世间尚无生命迹象。然数十亿年前,远古汪洋之中,诞生了一种名为“复制子”之奇物。历经漫长岁月,受天道之力演化,逐渐化为单细胞生灵,而后分化成飞禽走兽、花草树木,以及诸多微小之物。其中,动物一脉最终演化出各种原始鱼类,游弋于无尽汪洋之中。

约莫三亿六千万年前,原始鱼类开始踏足陆地,开启了爬行动物之纪元。为适应陆地环境,爬行动物进化出最初之“本能识海”。此识海结构简单,仅有一原始反射模块,可令其对周遭环境迅速做出本能反应,譬如遇险则战或逃,遇猎物则捕食,遇心仪伴侣则求偶。爬行动物无情无智,体温亦随外界变化而起伏,然凭借此简单本能反应,不仅得以存活,更有甚者,延续至今,如鳄鱼、蜥蜴、蛇等。故而,许多学者将本能识海称为原始识海、基础识海,或鳄鱼识海、蜥蜴识海,更有甚者,直呼其为爬行识海。

约莫两亿年前,哺乳动物横空出世。为更好地适应环境,其不仅能维持体温恒定,更进化出了七情六欲。得益于情绪之力,哺乳动物得以在险恶环境中趋利避害,生存优势大增。譬如,恐惧之情可令其远离危险,兴奋之情可助其专注捕猎,愉悦之情可增进同伴亲密度,悲伤之情可引来同情关爱。此乃为何世人喜爱将猫狗视为宠物,盖因其能与人产生情感交流,懂得取悦和照顾主人。相应地,哺乳动物之识海中亦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(边缘系统),脑族修士称之为“情绪识海”。在诸多哺乳动物中,猴子常被脑族修士用于观察和实验,故情绪识海亦被称为猴子识海。

直至约莫二百五十万年前,人族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,识海前额区域进化出“新皮层”。此新皮层直至七万至二十万年前方才成形,成为一个举世无双之脑区,赋予人族语言、艺术、科技、文明,自此雄霸天下。人族沉迷于自身独有之理智,故将此新脑区称为“理智识海”,亦有人称之为理性识海或思考识海。

由此可见,人族与世间万物已截然不同。人之识海,由内而外,至少分为三层:古老悠久之本能识海,相对久远之情绪识海,以及新晋崛起之理智识海。

然世人多不知晓其中奥妙,仅凭直觉认为世间万物皆只有一个识海,而人族仅略胜一筹。此等错误认知,犹如农夫救蛇,终将自食恶果。

三脉之争:权力的游戏

显而易见,我等脑族之识海并非浑然天成,而是由不同模块拼凑而成,犹如一台集各家零件组装而成之机巧傀儡,主板老旧,显卡陈旧,唯独中央处理器崭新如初。故而,三者协同运作之时,难免出现诸多兼容之难题。

令人欣慰者,高级之理智识海乃我人族独有,其赋予我等远见卓识,权衡利弊之能,可立足未来,谋求长远之利。由此观之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的确略逊一筹。然若因此而沾沾自喜,未免高兴过早,盖因理智识海虽为高级,论及力量,却远不及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。细细数来,理智识海之弱势,至少有以下四点:

其一,论及出现年代,本能识海已有近三亿六千万年之历史,情绪识海亦有两亿年之久,而理智识海方诞生二百五十万年不到。若将本能识海比作百岁老者,则情绪识海犹如五十五岁之壮年,而理智识海则如同襁褓中之婴孩。可想而知,即便此婴孩天资聪颖,面对两位成年人,亦难免势单力薄。

其二,三脉识海发育成熟之时间各不相同。本能识海早在婴孩时期便已完善,情绪识海需待及青春期方趋于成熟,而理智识海则需至成年早期方可发育完全。若不拘泥于精确数字,可大致认为其分别在两岁、十二岁、二十二岁左右发育成熟,前后相差约十年之久。故而,在人生前二十年,我等心智皆显得稚嫩不成熟。

其三,我等脑族识海中约有八百六十亿个神经元细胞,而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占据近八成,故其对识海之掌控力更强。同时,其距离心脏更近,一旦遭遇紧急情况,可优先获取供血。此乃为何我等极度紧张之时,往往感觉识海一片空白,盖因位于最外层之理智识海缺血所致。

其四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虽看似低级,却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,时刻掌控着我等之视觉、听觉、触觉……调控着呼吸、心跳、血压……故其运行速度极快,至少可达一千一百万次/秒,堪比世间最快之神机妙算;而理智识海最快运行速度仅为四十次/秒,相比之下简直弱不禁风,且运行之时耗费巨大能量。若汝初闻此事,定会大吃一惊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理智识海对识海之掌控力十分微弱,故而我等日常生活中之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,而非理智。当然,无论何种因素影响我等做出决策,初衷皆是为了我等自身之利益,只不过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之决策往往与当今世道脱节,盖因其仍旧停留在远古蛮荒时代。

此亦不难理解,毕竟亿万年来,我等祖先皆生活在危机四伏、资源匮乏之蛮荒环境中,过着“狩猎与采集”之生活,对他们而言,最重要之事莫过于生存。为求生存,其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之力对危险迅速做出反应,对食物进行即时享用,对舒适产生强烈渴望,方不至于沦为野兽口中之食,或饿殍于荒野。

同样,为求生存,远古之人还需尽量节省能量,像思考、锻炼这类耗费巨大能量之行为皆会被视为对生存之威胁,会被本能识海排斥,而无需动脑之娱乐消遣则深受本能识海和情绪识海之欢迎。毕竟在远古蛮荒时代,若不节省能量、及时行乐,说不定哪天便会命丧兽口。

由此可见,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之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,故其天性便是目光短浅、及时行乐。又因其主导着识海之决策,故而这些天性便成为人族之默认天性。

然世间发展骤然加速。约莫一万年前,人族进入农耕时代;约莫三百年前,人族进入工业时代;约莫五十年前,人族进入信息时代。此等变化对于古老之本能识海和情绪识海而言,犹如白驹过隙,瞬息万变,其根本来不及反应。其突然无需再为基本生存发愁,舒适和娱乐唾手可得,此令其无所适从。我等如今虽身着锦衣华服,端坐于高楼广厦之中,然究其根本,依旧是那个为求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、逃跑或及时行乐之“原始人”。

天道演化之手尚未彻底改造我等,这些在远古时代拥有生存优势之天性,在当今世道反而成为阻碍。甚至可以说,我等如今遭遇之几乎所有成长难题皆可归结于目光短浅、及时行乐之天性。然在当今世道,用“畏难避险”和“急功近利”来形容此二者更为贴切。

  • 畏难避险——只做简单舒适之事,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徘徊,躲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之挑战;

  • 急功近利——凡事皆希望立竿见影,对无法立即看到成果之事往往缺乏耐心,极易放弃。

故而,一切皆已明了。我等之所以难以成事,并非因为愿望不够强烈,亦非因为意志力不足,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。譬如,我等明知高糖、高热量之食物不宜多吃,然背后仿佛总有声音怂恿再吃最后一口;我等明知沉迷于幻音宝镜(手机)有害无益,然手眼却始终无法将其放下……每当理智识海与本能识海、情绪识海对抗之时,落败者总是理智识海,甚至有时其尚未启动,身体便已被本能和欲望所“操控”。

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点,我等可将识海比作一方势力。本能识海与情绪识海犹如势力中之两位长老,一位资历深厚,一位年富力强,然二人皆无甚见识,亦无甚雄心壮志,只在乎眼前之安逸享乐。而理智识海则如同势力之少主,其拥有远见卓识且身居高位,然因过于年轻,故而威信不足,其所做决策常被两位长老轻视。此等识海结构导致我等总是陷入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欲求而不得”之怪圈,譬如:

  • 明知修炼功法至关重要,却转身沉迷于玩乐;

  • 明知修行炼体有益于提升修为,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最终半途而废;

  • 明知应专注于修炼要务,却终日繁于琐事,沉迷女色,虚度光阴……

不仅如此,一旦两位长老掌控了势力,其还会经常迫使少主为其错误之举辩解——汝既如此聪慧,那便说说为何我等如此行事乃正确之举!而弱小之少主也只好乖乖就范。

  • 此番修炼也无法精进多少,不如放松一番,玩玩游戏。

  • 若不饱餐一顿,哪有力气修炼?

  • 今日且先玩乐一番,明日定当加倍努力,将今日浪费之时间弥补回来。

如此,整个势力方可表面和谐,众人相处才不至于尴尬。实则理智识海鲜少拥有主见,大多数时候我等以为自己在思考,其实皆是在为自身之行为和欲望寻找合理之借口,此乃人族被称为“自我解释之生物”之缘由。